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环保物联: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迈进

在中国,当我们谈及环保,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雾霾。
资讯频道文章B

  我国环保物联网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体市场在从“数字环保”向“智慧环保”进行过渡,从目前来看无论从产业链产品完善程度、上下游公司资金实力、整体解决方案先进程度、“智慧环保”项目覆盖率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对于安防企业尤其是视频监控企业仍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文/张磊

  在中国,当我们谈及环保,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雾霾。“霾”字当头,这对于一些重污染企业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但对环保企业而言,却可谓是迎来了发展的艳阳天。由于中国地大物广且环境复杂,要做好环境监管自然要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好比环保物联网。

  何谓环保物联网?

  环保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智能应用,通过综合应用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红外探测、射频识别等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污染源、环境质量、生态等信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动环境信息资源高效、精准的传递,通过构建海量数据资源中心和统一的服务支撑平台,支持污染源监控、环境质量监测、监督执法及管理决策等环保业务的全程智能,从而达到促进污染减排与环境风险防范、培育环保战略性新型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目的。

  针对环保物联网话题,本刊采访了东软集团公共解决方案事业部环保业务咨询总监苏文革,他表示目前国内从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控、环境执法、环境应急等方面广泛采用物联网技术,提升了环境管理能力。在环保领域,目前中国最大的物联网应用是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构建了国家、省、市、重点企业的四级监控体系。

  污染源监控和防治是智能环保物联网建设的关键,需要建立完善的污染源在线物联网监控工程,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布置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特征污染物、辐射等监管物联网,多方位、全时段地对各种可能的污染源进行在线监控,实现事故早发现、早预警,为环境事故及时、有效的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污染源在线物联网监控工程至少要包含:流域内城镇排水系统及水污染治理设施物联网监控系统、河道运输污染物排放物联网监管系统、大气环境质量物联网监测系统、机动车尾气排放物联网监控系统以及固危废物联网动态监管系统。

  目前国外环保建设起步较早,如哈佛大学CitySense(感知城市)项目、美国大鸭岛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项目从方案创新、技术应用、管理机制、公众参与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而我国国务院早在2011年就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2015年1月,新的环保法正式开始执行,并且国家在“十二五”期间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来保障环保物联网的建设,如《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等。现在环保部门相比以前权力明显有所增强,为环保物联网的建设和运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但各地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和污染程度不同,各地建设的情况也有所不同,需针对各地的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建设。相对国外,我国环保物联网的发展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

  向“智慧环保”过渡

  伴随智慧城市项目的推进,各地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方面都比较重视,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把智慧环保的建设列入智慧城市的重点项目工程中。我国环保物联网目前正处于从“数字环保”向“智慧环保”过渡的关键阶段,在以往环保部门的建设体系中,主要针对“水”、“气”、“排污企业”进行数据和简单的视频监控,环保局各业务部门各司其职,单独监管所辖范围,实现“数字环保”,即简单的将数据获取上来,仅实现了物联网概念中的“感”与“传”,但随着检测数据量的增大,执法力度要求的提高,现有的系统明显已无法满足对智能监测预警、业务决策支撑、事故应急指挥、多业务联动推进等智能化应用的要求,环保行业开始向 “智慧环保”转型。

  “智慧环保”基于物联网的概念,在传统 “数字环保”的“感”和“传”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了“知”和“用”的功能,通过建设基于省、市一级的环保局大平台,将各业务系统的数据模块进行有机整合,并在前端感知系统增加智能应用设备,强调在获取大量数据后对信息进行智能分析,整合成“有用”的数据提供给各业务部门,并针对各业务应用场景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化支撑,真正实现智能化的应用。东软集团苏文革表示,东软在智慧环保领域,主要推广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解决方案及东软固体废物智能监管解决方案。

  环保物联网建设痛点

  由于环境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信息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需要通过环保物联网提高环境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能力,才能推动各类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目前,很多环保部门关于物联网建设和应用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如对物联网对环保事业的推动作用及其应用范围的认识不深入、不全面;对环保物联网的建设模式,管理、实施方法、风险规避策略方面缺乏准确的认识;同时,对系统建设后的运维模式没有清晰的思路,难以保证建设完成后系统持续可用,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需要在正确认识我国环境保护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深入理解环保物联网建设及应用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探索环保新路径的作用、意义,思考环保物联网建设的要求和方法。环保物联网应用建设涉及要素多、范围广,业务复杂、投资规模较大,同时,环境污染治理和质量管理都需要跨地区、部门的多方协作,因而统筹规划尤为重要。目前,环保部门的应用系统大多是独立建设,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导致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现象普遍、严重,数据利用程度低,决策支撑作用有限,使建设效果大打折扣,投资效益不高、资金浪费严重。需要高起点规划环保物联网应用的业务关联关系,前瞻性的设计系统总体框架,体系化分析建设需求,以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等方式保障信息共享,可以降低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建设经费、保证进度和质量。

  环保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污染防治既要控制污染源,还要控制污染面。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等系统主要实现了对污染点的控制,控制范围只是需要控制内容的一小部分,还比较有限。同时,通过环保物联网可以监测污染程度、监控非法排放,但对目前一些不在指标监控范围内的环境要素,如重金属、土壤污染等,还无法实施有效监控。而目前环保工作考核要求面上达标,在环保物联网监测数据的应用方面,需要不同物联网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结合监测、气象等数据分析原因、追溯源头,目前这些方面的应用较少。因此,环保物联网应用从范围、要素到关联应用等各方面都还远不能实现对环境保护的全面支撑。

  东软集团苏文革总结道,目前我国环境监管依然以政府主导为主,企业以政府的政策和驱动来研发环保产品。首先,环保部门通过确定目标拉动需求、拉动企业参与,能推动物联网应用。如已建设的国家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即是以国家定任务,使得全国一盘棋,推动了污染源在线监控的建设。其次,行业相关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使得企业有依据创新,避免走弯路、重复投资。再次,企业应积极创新环保物联网感知设备。物联网感知设备要轻量化、低成本,才能便于广泛应用到环境感知中,减轻环保投资负担。

  另外小编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售前经理贺小龙那了解到,目前环保行业受政府财政影响较大,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建设差距较大,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在环保物联网上走在了前面,针对不同的区域建设情况,其建设、运营也存在不同的差别,现阶段进行环保物联网的建设规划需充分考虑系统的集成性和扩展性,必须保障现阶段建设是一套具备多业务多产品集成的大型系统,能够将环保各子业务之间的壁垒打通,并建立连接的通道,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扩展性,为以后的产品升级,新产品、新业务接入提供扩展接口,真正让系统体现“智慧”的概念。

  全国统一大联网

  环保领域全国统一大联网是未来环保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部推动了全国环保网络的建设、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审批也经历了多年的时间。目前物联网应用点比较广阔,如固废、土壤、生态、核与辐射等,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应用模式、建设模式、相关标准等,把这些应用点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全国上下一盘棋建设,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事情。海康威视贺小龙认为要实现统一的综合性大联网最大的阻力是行业标准的缺乏,由于目前环保行业针对部分数据(如视频)并没有统一的接入标准,导致大联网方案比较难推进,需要着手从这方面考虑解决。

  理想中的环保物联网应该是一个多业务融合、多产品接入并具备相当“智慧”的一套系统,完全融合环保行业的实际业务,并具备高集成性和高扩展性。环保物理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走向大集成、大联网的“智慧”系统,全数据监测、多系统融合、行业化标准、智能化应用将成为未来环保物联网的核心概念,未来路还很长,但前途一片光明!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a&s是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德国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旗下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为智慧安防、智慧生活、智能交通、智能建筑、IT通讯&网络等从业者提供市场分析、技术资讯、方案评估、行业预测等,为读者搭建专业的行业交流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