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澎思科技王炜:5G+AIoT,推动智能安防行业新变革

未来城市将成为基于5G技术之上的,一张的大传感网络+各行业SaaS应用服务+云平台,颠覆性在于数据、应用和技术的打通。安防行业也会迎来基于智能安防摄像头等AI设备构建的传感网络,为整个城市提供多样应用的新变革。
资讯频道文章B

       澎思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王炜受邀参加2019AI+智慧安防技术创新与产业赋能暨IVAA高峰论坛,并以“5G+AIoT,推动智能安防行业新变革”为主题,向现场观众阐述了人工智能和5G时代,澎思科技在安防行业的战略思考。王炜指出,5G是万物互联的基石,AI是实现万物智能的工具,目前5G和AI在安防行业的发展正逐步走向融合,将极大提升行业的应用效率和应用价值。王炜现场详细分析了5G与AIoT在安防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并强调5G+AIoT最有突破性、穿透力、经济效益的场景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级AI摄像机传感网络。目前,澎思科技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能水平高、算力高的智能终端设备采集数据,将通过5G等技术传输到云端,云端包含有人脸识别、人体、行为识别、车辆等丰富的算法,继而为城市大脑、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领域提供应用。

4034970a304e251f7a18a946523292127d3e53df.png

  随着IoT、5G、AI技术的发展,智能安防处于变革的前夜,更多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目标的安防建设提上日程。未来城市将成为基于5G技术之上的,一张的大传感网络+各行业SaaS应用服务+云平台,颠覆性在于数据、应用和技术的打通。安防行业也会迎来基于智能安防摄像头等AI设备构建的传感网络,为整个城市提供多样应用的新变革。

  人脸识别与视频结构化仍是AI在安防行业的主流应用

  澎思科技目前的主营业务是做人脸识别,区别于传统的人脸支付或者说小区的人脸门禁等的配合式人脸识别,而在安防场景下非受限条件下的动态人脸识别,比如远距离、多姿态、低像素等情况,要解决问题可能是人脸的检测,人脸角度的判断,以及人脸的质量判断,最后才是人脸识别、比对的过程。

  澎思科技在非限制条件下的动态人脸识别,一方面通过海量的安防场景的人脸数据进行算法的模型更新,另外一方面我们更强调所谓的图像增强,就是能够在低画质的图像下,比如一个小分辨率的人脸,或者说摄像头下有灰尘,或者说有雨滴,对这些雨滴进行一些算法处理,我们认为对采集数据端的图像增强将更有利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发挥。

  除了人脸识别之外,在安防行业应用较多的AI技术就是视频结构化,即对视频当中出现的人、非机动车等进行属性的分析,帮助公安进行破案活动,解决场景、时间、地点的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助力公安完成各项侦破任务。

  但实际从公安的现场反馈而言,因为视频结构化不能解决ID的问题,人脸相对来说因为有ID的这样一个天然优势,所以在实际的公安安防应用当中,人脸识别可能比视频结构化应用更受关注。未来,两者的结合应用也存在巨大的空间。

  5G在智能安防行业的应用

  5G时代的来临,会对AI安防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就目前而言,无论是使用视频流的人脸识别也好,或者是说通过抓拍机的人脸识别技术也好,首先都需要大量的带宽投入,这些带宽投入在整个安防建设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占用的资金比例可能与整个系统的费用相持平,后期费用很高。另外一个,由于需要线路需要供电以及网络接入的限制,也限制了大量摄像头的部署推进。

  5G技术天然解决了带宽的问题,所以对于安防而言,相机可以通过5G技术无限的传输数据,这样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在更多的背街小巷等区域设置我们的一些智能相机,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摄像头保有量将达到7亿这个量级。

  在5G时代因为有更多的摄像头等设备的接入,智能终端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另外,由于更多设备的接入,会有更大量级的数据汇集,所以我们的AI算法模型会迭代的更加迅速,实现实时的更新和场景优化。

  5G技术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高吞吐。解决了视频上下行的带宽传输问题。

  2.低延迟。5G时代低延迟可以做到1毫秒或者是10毫秒这样一个理论值,在安防领域,我们通过5G可以操控无人机,远程实时传输360度的8K视频等。

  3.超大规模连接。5G天生支持超大规模的设备接入,对安防行业而言可以支持更多的相机等IoT设备接入。

  5G高带宽的特性,其实是牺牲了穿透性。因为使用了更高的频率,就意味着穿透性更弱,所以在我们现实生活里面,如果5G普及开之后,要达到相同4G覆盖率的话,可能5G基站的个数会更多。

  直观一点来说就是在城市密集区域,4G的基站可能是500米一个,但是在5G时代的话可能就是200米或者300米一个。但随着电子的集成化水平更高,5G时代的基站可以做的更小,最小的基站差不多只有巴掌那么大,比如在小区的路灯里面,我们就可以把5G基站设备挂在路灯下。

  那么,在路灯下,我们还可以放入智能摄像头,为智慧交通提供设备支持。目前澎思科技正在跟多地政府合作,计划在路边的电灯上部署我们的智能摄像头,通过视频了解单行车流的密集度、动态的调整红绿灯的间隙。除此之外我们还对路边的停车位进行空位的分析,分享这些空位信息,改善城市交通。

  在智慧社区领域,IoT设备的低功耗与5G网络的大连接特点融合在一起,在社区应用中将会大放异彩。家用的电器设备,以及水电煤等传感器可以通过5G直接进入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这样我们在智慧社区云端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来对社区类的关怀人群,比如说孤寡老人,保障他们的起居生活。

  智慧安防中的跨镜追踪ReID,之前多位嘉宾已经提到了,它主要核心要解决的是通过人形的特征分析来解决多个摄像头像,相同行人的判断。通过ReID技术可以持续的跟踪一个特定的行人。我们在江苏的某市也破获了一个电动车特盗案,公安是在一个摄像头里面全程监控到一个犯罪嫌疑人作案的过程,但是因为摄像头的位置问题没有拍到他的正脸,然后通过相隔的摄像头,利用ReID技术跟踪到这个人的行动轨迹,并且在某一个摄像头里面拍摄到了他的正脸,然后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确认了他的身份,助力警方破获了这一案件。

  这里面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多个摄像头之间数据互联的问题,ReID要解决人行特征值的传递,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某一个摄像头获取了他的特征值,然后传到云端,再传递给下一个摄像头。但在5G时代有一个叫做D2D的通信技术,这个D2D的通信技术解决的是5G设备在同一个基站下的情况下,它可以不通过基站来进行和设备之间的通信,通过D2D的技术,摄像头之间就可以进行一个犯罪分子或者是嫌疑人信息的直接交换,为公安破获案件提供更快的线索,更高的准确性。

  目前AI算法主要是依赖于大量的数据训练的深度学习,在5G时代,因为更快速的传输数据和更多的数据汇集,我们每天都可以获取大量的人像数据和行人数据,基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快速的进行算法模型的迭代。

  之前一个人脸的算法迭代周期可能是一个月,到了5G时代,因为设备汇聚的越多、数据越多,通过人脸的收集、模型的检验,下发模型到前端的智能相机,算法的迭代升级过程可能会在一天内完成,甚至实时更新。

  5G+AIoT提升安防行业的应用效率和价值

  5G是万物互联的基石,AI是实现万物智能的工具。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将通过5G互联技术,把大量的数据上传到云端,然后人工智能通过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潜在价值的挖掘。二者作为新时代的生产力,将带来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力的提升。

  而5G+AIoT最有突破性、穿透力、经济效益的场景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级AI摄像机传感网络。澎思科技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能水平高、算力高的智能终端设备采集数据,将通过5G等技术传输到云端,云端包含有人脸识别、人体、行为识别、车辆等丰富的算法,继而为城市大脑、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领域提供应用。

  澎思科技具备全球领先的AI、IoT、大数据研发实力,对智慧城市多个场景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自主研发、全场景的AI软硬件产品和全方位的交付、服务能力。

  在算法层面,为了进一步夯实技术能力,我们在北京和新加坡成立了研究院,拥有计算机视觉的全栈技术研发能力,横跨多个应用领域。在提供世界级一流算法的同时,澎思也关注前沿科技,如坚持5G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致力于5G+AIoT技术在城市大脑、平安城市、智慧社区、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落地。

  在过去的几年里,澎思科技团队在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行人检测以及目标跟踪等世界级的算法大赛上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澎思科技在行人识别ReID的三个测试数据集上刷新了世界纪录。

  在软硬件层面,目前澎思科技提供人脸抓拍摄像头、视频盒子等全系列的AI视觉终端和全场景的SaaS解决方案,为智慧城市多个行业提供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服务。

  澎思科技作为一家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物联网技术的人工智能公司,在智慧城市领域提供完整的AI终端传感网络+PaaS平台+SaaS服务的城市大脑解决方案,将始终致力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安防等垂直行业的应用落地,助力安防行业智能化发展。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a&s是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德国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旗下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为智慧安防、智慧生活、智能交通、智能建筑、IT通讯&网络等从业者提供市场分析、技术资讯、方案评估、行业预测等,为读者搭建专业的行业交流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