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5日网易未来科技峰会移动医疗分论坛上,多位专家表示,移动医疗的未来何去何从、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商业价值,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移动医疗在经过前期解决用户就诊预约挂号难题,开展线下诊所发展后,再到中期陪诊服务、远程医疗的萌芽,至今已经扩展至诊后的健康管理,移动医疗的闭环模式开始初显雏形。虽然移动医疗正在逐步完善其核心功能,但却仍然难逃用户数量大、活跃度低的尴尬局面。
以当前趋势来看,大平台最终会是互联网巨头的战场,而阿里在政商方面的积累应当会让其笑到最后,关键就在于支付宝从支付环节切入未来医院的模式。前几个月马云来福建一趟,新闻就提到福建省政府和阿里达成合作协议,其中特别点出要开展医保在线支付的合作,可见阿里在健康领域的筹谋远超竞争对手,其中腾讯的产品大都是面向消费者的,缺乏政治层面的基因,而百度在诸多方面从来都是跟随者。
由于立法滞后,监管水平尚待提高以及诸多主体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移动医疗APP中诸如盗版、数据篡改、“傍大款式”商标侵权等侵权现象层出不穷。
BAT不仅是我们所考察的这个时期中国最成功的几家公司,而且完全有资格充当这个时期我们所谓的移动医疗的领头羊。在BAT及其投资的公司中的许多运筹决策人士,都是现在知识界的精英,他们处理了医疗服务相关的大量问题,我们不能不感到他们一定从战略角度探讨了这些问题。常见的以功利主义为基调的讨论,阻碍了我们了解正在医疗领域发生的惊人进展背后的真相。
可穿戴设备为什么如此火爆?或许有人说因为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入口。如果只是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入口而已,为何全世界的巨头、资本、科研机构都在挺进呢?到底可穿戴设备的价值在哪里?我曾经写过一篇专文《可穿戴设备:连接人与物的智能钥匙》给可穿戴设备到底是什么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而在这篇文章我想与大家探讨的是可穿戴设备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我在国外跟一些专家一起探讨时,所提出关于可穿戴产业价值的一个思考,当然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定义也获得了很多专家的赞同。
全球五大市场研究公司之一Gfk的数据显示,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可穿戴设备用户在购买6个月后打算将其丢弃,原因则是未发现明显作用,这实际也是智能手环类产品所面临的最大尴尬,看似前景巨大,却难以触及用户的痛点。
小米创造了国产智能手机的神话,主打的高性能配置以极低的价格吸引了大量眼球,以米粉组成的护卫队,更是在如今一片厮杀的互联网上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口水仗。
霍尼韦尔(Honeywell)扫描与移动技术部开发的Captuvo SL22h苹果专用扫描附件,能将苹果iPod touch5设备转变为功能强大的数字医疗终端,帮助医院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病患安全性。日前霍尼韦尔并凭借为浙江瑞安医院部署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荣获了“2013-2014年度优秀移动医疗项目”奖项。
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往往更能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以下结合华为复眼摄像机应用的思考,...
或在成为众人眼中的新BAT公司之后,字节跳动将把战火瞄准了安防行业……
智能安防时代, 开放平台、 多维数据融合、 数据中台、 算法商城、 云边端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