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中国生物识别行业的历史分析和趋势展望

中国的生物识别行业经历了第一波、第二波的发展,目前正处于第三波阶段,代表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开始走向快速成长期。生物识别行业目前正处于行业开创和规模化两个发展阶段的临界点。如何跨越这道发展鸿沟,本文作者开出了三道"药方"。
资讯频道文章B

    中国的生物识别行业经历了第一波、第二波的发展,目前正处于第三波阶段,代表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开始走向快速成长期。生物识别行业目前正处于行业开创和规模化两个发展阶段的临界点。如何跨越这道发展鸿沟,本文作者开出了三道"药方"。

从波次理论看行业发展历史
    每个行业的发展,从初创开始,投资者的介入,都是呈批次(每批次称为"一波",也可理解为"一拨")进行。这种状况反映了对某种技术、某个产业认识上的群体意识和跟风效应,它对行业的演进至关重要。根据研究,一个行业连续的波次投入过程,正是行业持续发展和进化的过程。因此,考察行业投入的每一个波次的情形,有利于我们梳理行业发展历程和阶段,根据历史判断现状,并评估和预测未来。根据波次投入理论的研究结果,一个行业,最少要经过两个波次的投入和发展,才能步入快速成长期。

    中国生物识别(主要是指纹识别)行业,起步于1990年代初期。第一批投入者投入的阶段大致在1992至1996期间,数量在六至八家。作为行业先行者,他们代表了两类投入类型:核心技术持有者和新技术应用推广热衷者。他们的方向主要为警用AFIS系统和安防领域(门禁)。这些先行者们的市场行为,起到的作用是宣传生物识别技术,培育应用市场。在这个波次以纯商业化方式(即非政府背景和学术机构)进行投入和运作的企业,目前都已基本淘汰殆尽。

    中国生物识别行业第二波投入,大致发生在1998至2001年期间。此时,因为核心软硬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长足进展,以及此前的行业先行者的示范,更多的投资者看到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潜力。同时,在行业进入门槛已大为降低的刺激下,成批进入该领域。此阶段的投入者在百家以上,构成了目前中国生物识别行业的从业主体。这个批次的投入者之中,除了大量的应用集成商之外,还有少数投资者开始致力于将核心软硬件技术结合,生产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为真正意义的产品供应商。在这个阶段,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得到极大的扩展,消费者对生物识别技术的接受程度空前提高,为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生物识别行业第三波投入,从2002年开始,预计将持续至2004年。这一波投入的特点是,数量不算多(预计到2004年会达到30至40家),但大多是经过仔细的分析、观察和研究,是在基于事实分析基础上的较理性投入。投入者的平均实力同此前的两波相比是最高的,投入的目标也是最明确的,起点也较高,大多直奔核心技术和终端应用产品的设计制造环节。

    我们认为,上述第一、第二波的投入,为将生物识别技术及应用导入中国市场,已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第三波的投入,代表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开始走向快速成长期。第三波的投入者,连同前两波的极少数佼佼者(或可称"幸存者"),将成为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生物识别领域的主要角色。

从生命周期曲线分析行业演进过程
    传统营销理论中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定义大家都耳熟能详。该理论将一个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企业应根据产品所处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营销对策。该生命周期分析,同样适用于对一个行业的分析。一个行业,恰如一项产品,同样会经历导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四个发展阶段。针对行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行业中的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行动。[nextpage]

    国外学者艾里克?鲍曼(Erik J. Bowman)曾专门对全球生物识别行业做了生命周期分析,他的结论是,生物识别行业目前(1990年代至2000+年)已经步出了导入期,正处于成长期。他画出的生物识别行业生命周期曲线如图一所示:

    生物识别行业已进入成长期的主要论据有:产品体系已建立,技术标准逐渐完善,行业内企业数量激增(全球目前从业公司已上千家),产品成本已大幅度下降,技术已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各领域应用渐趋普及,行业体系也已成型。此外,还有生物识别系统安装数量,行业规模,厂商业绩,广告投放量等可量化指标也支持上述观点。该论点目前得到绝大多数行业分析人员的肯定。

    中国生物识别行业的发展状况,在初期与世界发展进程有一定滞后。中国生物识别行业的起步大约比欧美地区晚十年以上。但起步后的发展速度较快,并部分通过直接引进,跨越了一些技术积累阶段,所以在技术层面能逐渐赶上世界发展水平。自九十年代末期,中国市场开始成为全球生物识别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被迅速催化。这一结论可以从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从业企业数量、系统销售安装数量、媒体关注程度、广告投放量、从业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盟雏形等方面的情况得到印证。

    我们的结论是,中国生物识别(以指纹识别为主)行业的发展虽然与国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滞后,但目前同国际生物识别行业发展程度一样,也同样步出了导入期,进入了快速成长期。而且现在的发展速度,已经完全跟上了国际先进地区的发展节奏。相信这一结论,可以增强从业企业和潜在投资者的信心。同时,理解产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企业的市场行为有莫大的指导意义。

    至于生物识别行业什么时候能进入成熟期,目前国际国内,都还难以定论。大家惟有拭目以待。

用市场鸿沟理论分析行业发展的困境
    所谓"跨越鸿沟",是高科技营销的一个专业术语,源于杰弗里?摩尔(Geoffrey Moore)提出的高科技市场演化的理论。在古典的技术扩散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摩尔补充了"鸿沟"概念。根据摩尔的分析和研究,他认为,在高科技产品的"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一个鸿沟(见图二)。以新兴技术为基础的产品、企业和行业必须设法逾越"鸿沟",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性发展,真正步入并笑傲主流的大众市场。摩尔为新兴科技的发展绘画了一条钟型曲线,划分了5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高科技公司和行业都会面临不同性质的挑战。五个阶段中每一个都对应着不同性质的顾客群:从热衷于新技术的创新者(innovators,或"求新者"),早期接受者(early adapters),早期大众(early majority),晚期大众(late majority),一直到落伍者(laggards)。其中,从早期市场(由创新者和早期接受者组成)到主流市场(由早期和晚期大众组成)之间,存在着一处鸿沟(chasm)。能否跨越此鸿沟是企业和行业成败的决定因素。

    以此理论模型分析生物识别行业,也是非常适合的--生物识别技术,与所有其他新兴技术一样,其市场渗透和发展过程都将遵循一致的规律。技术扩散生命周期曲线,正是对这种规律比较准确的反映。

    而摩尔的鸿沟理论,正好恰如其分的体现了生物识别行业目前正面临的困境。行业权威们已经连续几年预测生物识别市场高峰的立即到来,可是市场现实令这些权威预测一次次落空。正是这道市场"鸿沟"的难以逾越,令整个行业倍感困惑和无措。[nextpage]

    "鸿沟"理论,给我们的提示有几点。第一,生物识别行业的发展遇到的和将面临的过程,与其他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具有普遍的规律。它驳斥了许多为生物识别行业发展问题所提出的特殊理由和借口。其二,我们正面临行业发展的"鸿沟","鸿沟"理论向我们揭示了行业发展所处的阶段--进入大众主流市场之前的临界点。第三,"鸿沟"理论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生物识别行业的现实状况--我们对此既无须悲观,对目前的困境沮丧和绝望;也绝无理由盲目乐观,认为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市场的爆炸性增长指日可待。

    认识到发展面临的鸿沟,我们自然要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同样,解决的办法仍然是对所有新兴产业普遍适用的。跨越鸿沟的原则只有一条:扩大新兴技术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同样的原则,对不同的行业,自然有不尽一致的办法和措施。就生物识别行业而言,我们开出的药方有三:开发更多面向客户需求的产品,进一步细分市场(尤其是细分应用市场),以及拓展与相关应用行业集成商的紧密合作。

    开发更多的适用新产品,是拓展技术应用的基础。进一步细分应用市场,是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了解这些被细化的客户需求,也正是新产品设计的概念来源。通过对更多、更细分的应用市场的耕作,可以避免企业间在少数普遍应用市场上的恶性竞争,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和机会,从而保证行业的健康成长。而加强与相关应用行业集成商们的紧密合作,则是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的必然途径。没有大批大中型应用集成商的参与,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发展要得到实质性突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此节笔者有另文专门论及,本文不再赘述。

用整合周期曲线分析行业前景及对策
    行业整合生命周期,是科尔尼咨询公司(A.T. Kearney)格雷姆?迪恩斯领导的课题组,在对过去十多年全球发生的1300余宗大型兼并案例的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行业都以一种呈规律性的、因而可预测的方式,并按一定明显的整合周期发展。其研究成果之一,即为图三所示的行业整合生命周期曲线,图中每个黑点代表某个行业现在所处的整合阶段(横坐标),以及该行业中前三大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纵坐标)。

    根据该研究,一个行业内每个企业的发展,要么经过四个阶段,要么消亡。这四个阶段即:

    第一阶段:开创。行业的发展往往由于某个创新企业,或在政府解除某项管制后开始。100%的行业垄断,因为竞争者的迅速介入而降低,行业中前三大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很快降至10%~30%。在本阶段中的企业,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加强和巩固他们的先行者地位,例如通过扩大规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手段。这个阶段的企业应更多的关心销售收入,而不是利润,同时,他们要悉心积累和开始锤炼他们在企业收购方面的技能,为后续阶段的成功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规模。这是一个完全以规模化经营作为发展目标的阶段。企业要通过收购,减少竞争对手,扩大势力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兼并和收购后企业的整合成功(即1+1≥2)。本阶段中行业前三大企业将拥有合计15%~45%的市场份额。而且只有在本阶段表现出类拔萃的极少数企业才有可能进入到下一阶段。

    第三阶段:专营。经过上一阶段的残酷竞争,本阶段中企业着力于核心业务的推进和经营利润。并以此超越竞争对手。行业前三大公司的合计市场份额将高达35%~70%。同时,在本阶段中,大型、超大型并购继续发生,企业的目标将是全球的行业巨头。[nextpage]

    第四阶段:平衡和联盟。这是行业巨头割据的时期。此时,行业集中程度在相当的高度上将保持稳定,甚至略有下降。一般而言,本阶段行业中前三大企业合计的市场份额将高达70%~90%。现今的烟草业、软饮料和国防工业都处于这一阶段。由于在本阶段中,增长变得很困难,大企业也许会与同行组成联盟,他们不再超越本阶段,而是停留在此,形成相对的稳态。

    根据格雷姆?迪恩斯课题组的研究,现今一个行业发展经历上述四个阶段平均需要25年时间,在过去,这一整合周期更长,而在未来,这一整合周期将更短。

    生物识别行业显然还没有资格被列入该项研究。但有关研究的成果,完全可以借鉴来对生物识别行业进行考察。

    参照上述研究的结论,我们来考察生物识别行业的情况。根据笔者的研究和判断,认为中国生物识别行业目前正处于第一阶段结束和第二阶段开始的临界状态。目前的行业内竞争已经相当充分,边际利润不断下降,市场份额不断分化,领先者的市场优势正被削弱。在已经过去的阶段中,我们的策略与行动是否适宜已没有讨论的意义。理解我们现在和即将面临的形势,才是最重要的。第二阶段(即我们面临的下一阶段)的目标是--规模!新的投资者必定是实力派,目前的行业领先者们要继续生存和发展,规模化同样至关重要。收购、兼并、合作、联盟,条条道路通罗马,是否行得通,关键要看企业的具体计划和执行能力。

    我们预计,未来两、三年,随着一批实力投资者的介入,以及市场发展的自然淘汰,目前国内生物识别行业的从业企业,大部份将被逐渐淘汰(包括完全退出行业或退出主流厂商行列),幸存者,也必须在规模上做文章,走规模化的道路(怎么走,各有各招)。不经过这一番重新洗牌,只靠目前行业的自然演进,中国生物识别产业的前景将不可想象--这是笔者坚定的信念之一,笔者是重新洗牌论的积极鼓吹者。

    我们预计,2005至2006年,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将出现五至八家真正的行业主角,他们的合计市场份额将超过80%。他们不光占领国内市场,还将有大量的产品输出到国际市场,"中国制造",将成为国际生物识别市场的一个亮点--中国生物识别行业正培育起来的国际竞争力,是我们对行业前景充满信心的重要理由。

    最终,对一个行业的考察,必然要用国际化的视野。行业的兴衰,必须从全球的形势来考察和评估。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是保持行业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结论
    本文作者借助几种主流的分析工具,结合多年的市场研究体会,试图对中国生物识别行业进行宏观解构。对企业及行业的状态,着重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历史、现状的描述,行动和策略的建议,以及对发展趋势的展望。希望有助于从业企业和投资者的决策--我们认为,企业的细节管理和战术行动固然很重要,但如果缺乏对行业的宏观把握,就会形同无头苍蝇,瞎碰乱撞。

     本文希望表达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归纳如下:
中国生物识别行业,虽然与国际先进地区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样也进入了快速成长期。这是目前有关研究的共同结论。[nextpage]

    生物识别行业的发展过程,如同其他新兴技术产业一样,也会经过早期市场、大众主流市场和衰退市场等阶段。在早期市场向主流市场的发育过渡过程中,将会面临一道"鸿沟"。能否逾越这道鸿沟,是行业发展的关键。生物识别行业目前正处于准备跨越鸿沟的时刻。

    如何跨越这道发展鸿沟,笔者开出了三道"药方":开发更多面向客户需求的产品,进一步细分市场(尤其是细分应用市场),以及拓展与相关应用行业集成商的紧密合作。

    一个行业的发展历史,就是行业不断整合的历史。行业在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整合特点,呈现出高度的规律性。生物识别行业目前正处于行业开创和规模化两个发展阶段的临界点。从业企业的操作重点将从通过市场行动抢占市场份额,逐渐转向通过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手段,减少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优势和企业规模。

    附:作者简介:软件学士,管理硕士。十四年IT(7年生物识别行业)从业经验。国内生物识别市场主要分析和研究员,美国《生物识别文摘》亚太区特约记者和市场研究员。(作者电邮:fswewi@pub.foshan.gd.cn)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a&s是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德国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旗下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为智慧安防、智慧生活、智能交通、智能建筑、IT通讯&网络等从业者提供市场分析、技术资讯、方案评估、行业预测等,为读者搭建专业的行业交流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