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目前智能家居主流技术的分析

智能家居的主流技术有以下三大类:X10电力载波技术、常用总线技术、无线控制技术
资讯频道文章B

  智能家居的主流技术有以下三大类:

  一、X10电力载波技术

  X10电力载波技术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

  采用这个技术的厂商主要有radioshack、stanley、leviton、honeywell仅在美国就已经售出一亿只模块,大约有1000多万家庭使用x10产品,x10控制规格已成为当今美国家庭自动化控制规格的主要领导者.欧美,日本,新加坡,韩国有众多专业的提供智能家居产品的生产厂家和分销机构,周边产品和配备产品的厂家队伍更是庞大,一些知名的企业如IBM,CIsco,西门子,三星,微软,索尼,松下很早就投身了这一行业,产品种类繁多,各自采用的技术标准也不相同,有些产品如X10应用已相当成熟。

  二、常用总线技术

  1、KNX/EIB总线:又称欧洲安装总线,于1999年引入中国,在欧洲成功使用了近二十年,特点是,产品成熟、功能组态结构灵活、能实现多种功能内容的控制,在中国的代表应用作品包括:深圳万科建筑研究中心等等;

  2、AP-BUS总线:是目前唯一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品的总线技术,是一种针对家庭的全分布式的智能控制网络技术。

  3、CAN-BUS总线:既控制器局域网技术,是德国BOSCH在80年代初为解决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讯总线,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

  4、RS485总线: 485总线由于其布线简单,稳定可靠从而广泛的应用于视频监控,门禁对讲,楼宇报警,楼宇智能控制等各个领域中。

  目前有线技术的缺点很明显,布线的时候需要破墙、挖槽,需要聘请专业施工队,需要与水电交叉施工。扩展的时候也需要重新破墙、挖槽、重新布线。出现问题的时候还是需要揭开瓷砖全面检修,甚至需要大面积重新布线。增加了成本,增加了难度。

  三、无线控制技术

  1、RF射频技术

  射频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广泛用于各种遥控器。它首当其冲的缺陷也是安全性。关于用干扰器偷车的新闻已有不少,原因就是只要在对码的过程中加以干扰,射频就会失效瘫痪、任人摆布。其次,射频还会造成非常糟糕的用户体验——串网。由于射频在对码识别上的不足,它很容易误判。这个笔者亲生经历,想用电视遥控减小声音,但是空调给关了。

  2、WIFI 技术

  对家庭联网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技术,但却不太适合智能家居。Wi-Fi功耗较高,对于随时随地部署低功耗传感器是很大的缺陷。更麻烦的是,它的安全性太差。

  3、BlueTooth技术

  距离近,不能远距离传输。

  4、Zigbee技术

  这个技术目前缺点还不是那么明显,是目前各厂商主要推广的技术。

  5、Zigwave技术

  一是节点比较少,理论值是256个,实际值可能在150左右,这是它能容纳的最大设备数量,实际上很多厂家做出来的能容纳20、30个设备就不错了;二是组网结构是树状的,当树枝上端断掉,处于下端的所有设备将无法与网关通信,从而掉线;三是没有加密方式,安全性差,容易受到攻击。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所使用的频段在我国是非民用的,所以国内并不常见Zwave智能家居,更多的还是应用在国外。

智能家居 创新 创新 创新 说三遍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a&s是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德国法兰克福展览集团旗下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为智慧安防、智慧生活、智能交通、智能建筑、IT通讯&网络等从业者提供市场分析、技术资讯、方案评估、行业预测等,为读者搭建专业的行业交流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